朱冰介紹,長期以來,國家級經開區發揮了體制機制、產業人才等各方面優勢,爭當區域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排頭兵,服務地方經濟建設,促進區域間合作聯動,應該說成效比較顯著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首先,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,成為所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。國家級經開區特別是早期的園區,往往是從荒山、灘涂起步,經過長期發展,大多數現在已經建成了當地最為宜居宜業的區域,集聚了大量經營主體和就業人口。國家級經開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,還在不斷輻射帶動周邊。舉個例子,合肥經開區圍繞新能源汽車、電子信息等領域的頭部企業,推動了100多個產業鏈配套項目在周邊的縣市落地,涉及的范圍不僅有合肥本市的肥西、廬江和長豐等縣,還包括六安市的舒城縣。
其次,強化跨區域協同聯動,促進產業有序轉移承接、合理布局。目前全國232家國家級經開區,遍布31個省(區、市),產業結構、資源稟賦等各方面互補性很強。商務部支持成立了長江經濟帶國家級經開區協同發展聯盟,持續舉辦了各類產業轉移對接活動,引導東部地區的園區“騰籠換鳥”,支持中西部地區園區“筑巢引鳳”。比如,福建寧德東僑經開區與江西宜春經開區合作,推動一批鋰電行業核心配套項目由東部地區轉到中西部地區落戶。
最后是加強園區結對幫扶,支持欠發達地區提升發展水平。商務部引導國家級經開區根據“政府引導、市場主導”原則,開展了多種形式合作共建和援疆援藏援邊,目前開展的合作項目有將近700個。比如,如皋經開區就向拉薩經開區派駐了掛職干部,傳授了招商引資、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的經驗。長春汽車經開區支持了新疆吉木乃邊合區,在延邊地區開展商品車跨境物流運輸、檢測維修、報關報稅服務等業務。寧波、增城東部國家級經開區與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國家級經開區結對共建,支持了贛南投資貿易促進工作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
關鍵詞: